繁/簡:繁體
首頁 女頻 都市言情 重生嫡女不追夫,攝政王毛遂自薦

第472章

  齊雍輕撫着頭發,燭光下,她長烏亮,透着柔潤的鴉青光色:“太後黨利用東南沿海的防務,攪亂了海上貿易,織造局少了海外商人的訂單,隻能減少織綢總量......織造三局有大量多餘的稅絲。”

  沈昭嬑駭然地瞪大眼睛。

  她記得先帝時,因國庫空虛,當時的内閣大臣們為了填補虧空,在江甯、浙江、蘇州一帶實施了一個名為“改稻種桑”的國策,這項國策後來演變成了“官逼民改”。

  起因是地方官員和商人,從這一項國策中嗅到了莫大的商機,借着朝廷的勢,逼迫百姓賤賣良田,恰逢端午汛,新安江決口,一場巨大的災難席卷了整個了浙江,地方官商勾結,做起了以田換糧,兼并土地的勾當......最後引發朝局動蕩。

  當時的吏部尚書,兼武英殿大學士徐信安,借機鬥倒了内閣首輔嚴宗周,繼任首輔。

  經此一事,“改稻種桑”的種種弊端和不足也擺到了台面上。

  首先要面臨的問題是,南方本就是糧産重地,如果改稻為桑,百姓都去改種桑樹,去養蠶,這些人糧食從何而來?

  他們沒有自己的糧食,所有的口糧,就要從商人手中購買,地方商人若是哄擡糧價,結果會怎樣?

  朝廷糧産不足,能支撐這麼龐大的糧食消耗嗎?

  沒有強大的農業支撐,商業的發展隻會演變成一場徹底的壓迫和剝削。

  後經内閣議定,廢除了改稻為桑這一項國策,改為百姓自願整改,願意改稻種桑的人家免除一些勞役,和一些雜稅。

  當時,有不少百姓将家裡的田地一半種桑,一半種糧,這樣可以免除一些勞役及一些雜稅,賦稅的負擔大大減輕,後來江南一帶家家戶戶種桑養蠶。

  便是家裡土地不足的人家,也會在房前屋後山裡種植桑樹,養一些蠶,貼補家用。

  這一項舉措在當時看不出成效。

  但是三五年過後,大周朝的織綢産量就開始逐年上升,達到了絲與糧并重的盛況,全盛時期,全國每年織綢數量能達到百萬匹......

  每年都收到海外大批的織綢訂單,解決了國庫虧空的問題,但卻沒有真正解決國庫空虛的問題。

  原因還在于先帝荒廢朝政,沉術丹術,修建道場,大興土木......朝廷開支無度,官府貪墨橫行,加之那時,河西與遼河套一帶戰事頻發,朝野内外積弊成患。

  當今皇上登基之後,顯國公府把持了東南沿海的防務,浙江都司抗倭不力,海上倭寇橫行,海上絲綢貿易逐年降低。

  至今每年的織綢數量,已經降到了隻有四、五十萬匹左右。

  所以真實情況是,另有一大半的稅絲缺口被隆盛行鑽了空子。

  簡直是駭人聽聞。

  齊雍淡淡地說:“隆盛行在浙江一帶辦了幾家小絲廠,從浙江地方局運作,低價買了造織局三局大量多餘的稅絲,買賣稅絲的錢,經地方官商們層層盤剝,最後進了地方官員的口袋。”

  沈昭嬑吸了一口涼氣:“這種事越不過司禮監負責督造的太監吧!”

  “你想的不錯,”齊雍目光深了深,嗓音顯得無比晦澀,“浙江地方局負責督造的太監是太後黨安插的人,而隆盛行背後的東家,是浙江的絲綢皇商周家。”

目錄
設置
手機
書架
書頁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