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百姓們想的比較簡單,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,多行善舉總是有福報的。
不過除了沄州城外的百姓們就沒這麼積極了,大多數人都不富裕,怎麼可能白拿出自己的口糧,對此衙門也不能勉強。
但一些原本有能力獻一份力的人卻對此漠不關心,更有因為不記入業績,一些衙門的關注也不高,上頭說自願募捐,在衙門門前隨便搭個桌子便得了,甚至還打算看看有哪個傻貨會幹這麼傻帽的事。
有時候底下的官員對自己責任上的事盡不盡心,在此就可以體現出來。
清風鎮的縣令秦崢在收到朝廷消息時,第一時間就派遣底下的衙役和官差挨家挨戶將消息傳了下去。
李長亭帶兵接回邊城八萬多百姓的事他也有耳聞,這八萬多百姓現在基本都仰仗著李長亭吃飯。
當時秦崢不過是清風鎮的一個捕頭,天災後重建清風鎮時,幸得李長亭賞識,提拔他為縣令,這份恩情秦崢一直記在心裡,現在李長亭需要幫助,他怎麼能坐視不理,定是要竭盡所能盡一份力。
第一天,消息送到家家戶戶手上後,確實有幾戶人家抱著糧食送到衙門來,說是家裡吃不完的土豆、紅薯和蘿蔔,沒有壞的。
因為是自願募捐,所以隻能在衙門善行薄上記一筆,沒有別的獎勵或報酬。
晚上秦崢和底下人清點了一下物資,糧食還不足三十斤,簡直少得可憐,實在讓秦崢有些失望。
他想了一晚上,打算自己出馬去鎮上的幾戶有錢人家談談,普通百姓家裡日子苦拿不出什麼糧食這是沒辦法的事,但這些有能力的人也坐視不理就說不過去了。
秦崢的要求也不高,這些大戶一家能捐出三百斤糧食就行,三百斤糧食對一個大戶人家來說簡直不值一提,光是秋收時賣掉的糧食就萬萬斤了。
第一個去的是蕭家,蕭家家主蕭芝音可是位巾幗不讓須眉的女中豪,為人善良豪爽。
還沒等秦崢曉之以理動之以情,蕭芝音便叫人搬出了三千斤糧食,說是昨天就在籌備了,沒想到縣令會親自登門。
原本蕭芝音打算直接捐錢,後來一想,在這種季節裡糧食本身的價值已經大於金錢了,有時候有錢也難買到糧食。
有了蕭家帶頭,另外幾家大戶也紛紛開始捐獻糧食、木柴或保暖的衣物。
秦崢趕緊趁熱打鐵,趁著天氣好大家夥出門溜達時將目前的募捐情況傳出去激勵百姓,又讓底下的差役紛紛去周邊的村子裡傳話,讓村長組織大家募捐,在自願而不損害自身利益的情況下,為邊城受難的百姓獻一份愛心。
一開始大家對募捐沒有什麼概念,有些家裡不富裕的,讓他們捐個上百斤糧食還挺心疼的,後來一聽縣令說湊夠一斤糧食或十斤柴火,或者一件保暖的衣物就行。
一個人捐贈的數量雖小,但大家一起加起來就多了,也許這少少的一斤糧食正好能救活一個人的性命。
於是大家紛紛露出一副“早說嘛”的表情,回家挑吧挑吧一兩斤粗糧或者十來斤柴火,都送去衙門,這點東西對大部分已經能吃飽穿暖的百姓來說完全沒有壓力。